小兒發燒護理
小兒發燒是一般家長最常見的症狀,尤其小兒半夜發燒也是很常令家長擔憂的一個問題。所以,首先我們來介紹發燒的定義、溫度、症狀、處理方式。
1.發燒的定義:當體溫測量超過攝氏38度以上時,因為細菌或病毒入侵體內,身體為對抗外來感染的一種防衛機制。
2.不同方式測量「正常體溫」的標準:
◎腋溫:36~37度
◎口溫:36.5~37.5度
◎耳溫 : 36.5~37.5度 (目前最常使用的測量方式)
◎肛溫:37~38度
所以當耳溫(肛溫)≧38度、口溫≧37.5度、腋溫≧37.2度時,都能定義為發燒。
3.發燒時的症狀:
容易出現皮膚發熱、臉部潮紅、倦怠嗜睡,也可能伴隨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食慾減退、寒顫症狀出現。
4.發燒的適當處理方式:
※調整舒適的室內溫度,讓小兒穿著寬鬆容易吸汗的衣物,適當調整小兒衣物的厚度多寡。
※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。
※多喝溫開水或電解質以補充流失的水分。例如:補充小維特電解水
※若發燒超過39度以上,可再用溫水擦拭身體或泡浴,以協助小兒散熱。可用毛巾輕拍頸後、腋下、、腹股溝,或使用退熱貼,使小兒散熱感受舒適。例如:使用賀比退熱貼輔助退燒。
※依照醫生只是給予適當的退燒藥或栓劑治療。
5.有出現下列症狀時須立即就醫:
※當寶寶年紀小於2個月。
※當發燒溫度超過攝氏39度以上。
※寶寶出現不停哭鬧、昏睡,或活動力明顯減退。
※小兒出現抽蓄、抽筋的現象。
※臉色發紫或出現呼吸困難都需立即就醫。
6.結論:發燒並不是導致腦袋燒壞的原因,這是錯誤觀念。雖然約有4%的小兒在發燒時會出現熱經攣,發作時間大約也在數分鐘之內,但那是因為體質的關係,也不會造成腦部損傷。一般造成腦部損傷,都是因為發燒併發「腦炎」導致。綜合以上觀念,讓爸媽們看完對小兒發燒有基本的概念,不再手忙腳亂。
文獻:護理雜誌,55(2),10-14
最近更新 :
瀏覽次數 : 7106